“朋友欠款五年未还,还能追讨吗?”
“如何将共有房产过户给在世母亲?”
“工伤索赔需要准备哪些证据?”

走进八师石河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咨询窗口前总是人头攒动。在这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等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的温度与效率。
节假日办事“不打烊”便民服务强活力
“我还想着今天办不上了!还好,能预约办理时间,你们服务太好了!”
市民刘先生接到公司通知临时出差,可是他刚签了卖房协议,买家着急过户,原以为周末肯定办不成。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打电话咨询,工作人员告诉他:“不用担心,周末也能办,现在都是‘不打烊’服务。”

通过全面推行预约办、帮代办,工作日延时办、节假日错时办等便民举措,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致力于解决企业和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没处办”的难题,设立“小兵帮办”服务窗口,成立“小兵帮办”兼职队伍,将其作为线下服务第一接待站,主动迎接、询问需求,不断提升群众办事体验。
从24小时在线的法律咨询机器人,到覆盖辖区的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8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和402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实体平台,织就了一张立体化法律服务网络。为师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交出了一份护航民生幸福与经济发展的温情答卷。
践行“应援尽援”承诺,保障民生显温情
2025年4月7日,陈某因被公司违法辞退,前来申请法律援助。填写申请材料时,工作人员发现陈某手指残缺,迅速启动“残疾人绿色通道”,帮助其办理相关手续,当日便完成受理指派,承办律师帮助陈某获得了6万元经济补偿。

“没想到不花一分钱,拿到了25万元赔偿款,法律援助帮了我讨回了公道!”2025年6月,因工致残的李某,通过法律援助,顺利拿到了应得的赔偿。
材料不齐“容缺办”、残疾人“上门办”,师市法律援助中心还针对农民工、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军人军属等群体设立“绿色通道”,优先接待、优先受理、优先指派,建立“当天申请、当天审查、当天指派”的快速响应机制,持续擦亮“法援惠民生”系列品牌。2025年上半年,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337件,接待咨询超3000人次,为职工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24.4万元,切实兑现"应援尽援"承诺。
探索服务新模式,公证便民提质效
“不用自己东奔西跑,公证处都帮我办好!”拿到公证书后,张阿姨高兴地说。
2025年年初,张阿姨的老伴去世后,她想把房屋产权变更为自己单独所有,原以为要跑多个部门开证明,没想到石河子市公证处推出的“绿色继承”服务帮了她的大忙。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帮她免费代查亲属关系、婚姻状况等10多份证明,考虑到她腿脚不便,还通过线上视频的方式完成公证流程,不到一周的时间,张阿姨就顺利拿到了公证书。
今年3月28日,曾某拿着公证书长舒了一口气,这场持续5个月,涉及9万余元的劳务纠纷,通过“人民调解+赋强公证”新模式,仅用了4小时就完成调解、公证全流程,曾某也如愿拿到了全额劳务费。

凭借流程优化和技术赋能等具体举措,石河子市公证处推动公证服务从“传统办理”向“智慧便民”转型升级,积极探索公证减证便民提速多元渠道,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2025年上半年,共办理“绿色继承”公证377件,免费代查各类证明1000余份,办理线上远程视频公证1003件。
2025年以来,该中心通过增设复议仲裁窗口、优化服务布局,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一个个“小窗口”连成的民生服务线,正持续提升职工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市域社会治理注入法治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