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起义之所以能成功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一批政治过硬、严守纪律、品德高尚的共产党员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坚定执着,听党指挥,为起义将士树立了光辉榜样,注入了强大精神力量。这些共产党员,犹如一束束光芒,为起义将士照亮了冲锋的方向。南昌起义中共产党员的风采,充分彰显共产党员先锋模范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可以说,我军军魂正是由此开始生发,并在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中熠熠生辉。
一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敢为人先的伟大创举。它爆发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和大革命失败的形势下。彼时,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将屠刀砍向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在短短不到1年时间内,中国共产党员由大革命高潮时期的近6万人,锐减至1万多人。中国共产党异常艰难,中国革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要不要革命?如何坚持革命?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两个生死攸关的问题。有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在这个时候动摇、逃离甚至是背叛。但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坚定信仰,绝不会因为反动派的屠刀而屈服。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在革命最低潮时,一批革命志士依然坚定执着追寻理想,无畏牺牲。他们决定武装反抗,用生命捍卫共产党人的尊严和信仰。
南昌起义部队有2万多人。其中,直接由共产党领导的,只有叶挺率领的部队,约4500人。其他大部分,都不是由我党独立掌握的军队。但是,为什么党一声令下,起义将士都能冲破重重阻力、云集南昌举行起义?他们后来为何又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坚持革命?
核心原因,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产党员的感召下,起义将士坚信共产党的理论是正确的,坚信共产党能够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
代总指挥贺龙,在南昌起义前是国民革命军第20军的军长。他虽不是共产党员,却决意追随共产党。他经过反复思考后作出理性选择,决定在危险的时刻参加南昌起义。王震将军在回忆贺龙元帅时提到,早在大革命初期,贺龙就曾邀请共产党和国民党员赴宴,请他们各自发表对时局和国家前途的见解。听了双方意见后,贺龙同志说,还是共产党的理论正确。贺龙深深感受到共产党理论的先进、道路的先进,自觉地以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南昌起义时,他虽然还未入党,却毫不犹豫抛弃荣华富贵,与士兵同甘共苦,并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二
“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话语虽朴实,道理却深刻。在南昌起义期间,这不仅是贺龙一人的诺言,更是众多共产党人用行动践行的铿锵誓言。
南昌起义,是中共中央根据时局的突变决定的。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临危受命,牢牢把握起义部队的政治方向。1927年7月30日早晨,中央代表张国焘来南昌,参加前委扩大会议,传达共产国际指示。在会上,他个人极力主张拉拢当时指挥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张发奎,称“必须得到张之同意,方可起义,否则不可动”。周恩来对此表示坚决反对,甚至拍案而起。他回击道:“起义不能推迟,更不能取消!”“这次南昌暴动必须依靠共产党自己的力量。党应该站在领导地位,独立领导武装斗争,中央派我来,就是来组织起义的。必须坚决执行!”
激烈的争论持续了两天一夜。周恩来坚持听党指挥,没有丝毫动摇立场,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南昌起义的顺利举行排除了重重阻力。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这是我党一贯的政治原则与政治纪律。共产党人在南昌起义前后展现出严明的纪律性,不仅保证了南昌起义的成功实行,更埋下了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坚强基石。
非常时期,保密就是保胜利。当时的起义队伍里,既有共产党员,也有国民党员,各种立场、身份的人混杂在一起。起义时,部队里的共产党组织是秘密的,起义消息也是保密的。当时担任警卫队班长的粟裕回忆说,7月31日下午,警卫队才接到“擦洗武器、补充弹药、待命行动”的命令。对于非作战人员,很多人则是在战斗打响后才知南昌起义了。
不仅是战友之间,甚至是夫妻之间,保守秘密也一直是共产党人的规矩和要求。起义前夕,周恩来离开妻子邓颖超时,守口如瓶。邓颖超还是通过国民党报纸的报道,才知南昌起义爆发了。国民革命军第11军70团团长董朗,自从参加革命就与妻子两地离别,时间长达6年。起义前他约妻儿武汉见面。妻子尚不知丈夫已经加入共产党,她满心欢喜地带着儿子赶往武汉。然而,就在全家要团聚时,董朗接到任务,要立即率部离开武汉、前往南昌准备起义。他只给妻子留下寥寥数言:形势已变化,不能相会,请速返乡。
三
南昌起义时期,共产党人的严以自律、自觉担当,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共产党领导人,他们用一言一行感染起义将士,从而让共产党在起义部队中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影响力。因此,在起义后,才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加入共产党、拥护共产党,支持共产党建立自己的军队。
南昌起义后的三河坝一战,极其惨烈,部队几乎遭遇灭顶之灾。朱德率2500余人,苦战三天三夜,最后保留了800多人。为保存力量,朱德决定率部转入粤闽赣边开展游击战争,边走边打。当时,这支部队与主力部队和党中央都失去了联系,孤立无援,缺衣少药,困难重重。很多人开始动摇:革命的道路还能走多远?起义军已是濒临溃散。
危难时刻,朱德清醒地意识到,南昌起义这支武装力量决不能垮掉。他果断召开天心圩军人大会。会上,他说,“同志们,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强!”他用俄国革命作类比,劝说大家要把革命的前途看清楚,“中国革命现在失败了,但黑暗是暂时的。中国也会有一个1917年。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会有办法,你们要相信这一点!”
朱德坚定的话语像火炬一样点燃了大家的斗志,使这800多人团结凝聚在革命的旗帜下,成为中国革命事业宝贵的“火种”。当年粟裕也在这支部队中,他称朱德是“真正的英雄”。虽大敌当前,但朱德神态镇静、无所畏惧。他和士兵一样吃大锅饭、一样穿灰色粗布军装。他有马不骑,自己扛枪,一路给大家讲革命的道理,指出革命的光明前程,对稳定军心起到极大的作用。
从明确提出准备举行起义的第一次九江谈话会,到井冈山胜利会师,270多天的时间,南昌起义部队经历了从胜利到挫折,又从挫折走向成功的“苦难辉煌”。起义部队败而不溃,在艰难时刻依然坚持革命,正是因为当时部队中有一批像周恩来、朱德这样的共产党员,有贺龙这样相信党、追随党的人。在他们的坚强领导和感召下,起义将士心中始终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他们战胜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挫折,最终走向胜利、走向辉煌。(作者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熊艳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