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先不要着急,翻译民警马上就来,先喝口水休息一下!”新疆乌什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民警张万里热情地说道。
8月22日,一位中年外国男子挎着旅行包来到乌什县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大队,用不太流利的柯尔克孜语加上手舞足蹈地比划,很努力地表达着他想说的话。
巴某(右一)向民警展示老照片。受访单位供图
办理业务的民警不懂柯尔克孜语,看着男子焦急不已,一边安抚男子,一边联系了一名会多种语言的民警到现场。经过了解,该男子是想寻找自己的亲人。
“他说他来这里是因为一封32年前的信!”翻译民警说。
这位名叫巴某的男子来自哈萨克斯坦,凭借着一封来自1992年的信件地址找到了这里,这封信件是他中国的叔叔写给他父亲的,遗憾的是巴某父亲于2000年就去世了,他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想替父亲回到中国填补未解乡愁,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虽然出生在哈萨克斯坦,但始终认为自己的根是在中国,希望有朝一日看一看相隔千山万水的亲人。
在场的民警无不被这个千里迢迢跨国寻亲的游子感动着,决心一定要帮其找到亲人。但是目前唯一的线索就是那一封32年前的信件,信封上邮戳地址只写到亚曼苏柯尔克孜族乡,并且巴某也只知道寄件人是自己的叔叔叫玉某,再无其他相关联的信息。
能够获取到的信息太少,加之时间久远,为这场寻亲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乌什县亚曼苏乡区域面积达1800多平方千米,历史户籍人口及迁出人口有上万人,通过系统搜索同音不同字的“玉某”高达上百人。30多年时间里,片区民警都更换了几轮,谁也不知道玉某会不会也搬离了原来的家。
“为了缩小寻找范围,我们几经周折,把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民警请过来,通过老民警回忆并经过现任职的警务室民警实地走访,终于锁定亚曼苏乡尤喀克亚曼苏村的一户村民可能是玉某的儿子,也就是巴某的堂弟。”牙满苏派出所副所长玉米瓦尔·莫拉说。
巴某得知可能找到了亲人,握着民警的手不停地说“谢谢”。虽然语言不通,但是民警们能感受到巴某发自内心的喜悦。
在民警的帮助下,巴某来到亚曼苏乡该村民家中,巴某拿出一张父母生前的照片与玉某儿子家保留的老照片作对比,立即认出了老照片中自己的父亲。他惊喜地说:“没错,这是爸爸年轻时的模样!那这个就是我的亲叔叔,他就是我的堂弟啊!”
遗憾的是巴某的叔叔玉某也已经去世多年,玉某儿子麦某回忆说,父亲生前也说过他有一个哥哥在哈萨克斯坦生活,一直用书信往来,互报平安,由于种种原因,兄弟间未能相见。随着长辈们的相继去世,书信也渐渐断了,他也没想到两家亲人还能有相见的机会。巴某和麦某这对堂兄弟满含热泪紧紧相拥。
兄弟俩紧紧相拥。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