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四川省蓬安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办公室内,蓬安某二手车行的田某(化名)将一面写有“破案神速解民忧失而复得暖人心”的锦旗递到了大队长郑超的手中:“以为10万元损失再也追不回来了,没想到在民警们的努力下失而复得,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
2023年5月30日,一名衣着光鲜的年轻男子驾驶一辆“320Li”型号的宝马牌轿车来到车行,自称自己是“00后”,为了缓解赌债危机,想把自己这辆原价20多万元的车以10万元低价出售。田某仔细检查车辆状况,并在车管所确认车辆信息正常后开心地全款购买。原本以为可以大赚一笔的田某,三天后再次查询信息时,却发现此车已变成贷款抵押车,转眼间10万元就“打了水漂”,于是向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诉讼期间,该法院联系蓬安县公安局经侦大队,表示该案涉嫌刑事犯罪,建议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处理。
“办案民警随即联系到受害人,在详细了解情况后立案侦查,发现该车原系成都一家二手车行在卖车辆,于2023年5月29日被李某某通过外省某银行申请贷款购买,李某某利用银行放贷过户和车管登记系统存在的时间差,于次日迅速把刚刚贷款购得的车售卖给了蓬安二手车商田某。”郑超和办案民警在初步调查后产生了疑问,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何如此熟悉这套流程和其中存在的漏洞?怎么会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跨区域办成这件事情?背后会不会有一个专业的犯罪团队?
随着案件的深入调查,一条十分隐蔽的合同诈骗犯罪利益链条浮出水面,长期从事二手车交易的沈某某、肖某进入民警视线。“这个团伙专挑出身社会的‘白名单’年轻人,使他们背债骗贷买车,再将贷款车伪装成全款车进行售卖。”该大队教导员刘光平如是说。
一个巴掌拍不响,这类年轻人普遍有相似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习惯了高消费又不愿意辛苦工作,最终在“套现”利益集团的利诱下,铤而走险成为“背债人”。李某某在供述中如实交代,自己平时消费较高,为了缓解债务危机,找到了专门做“豪华二手汽车套现”业务的肖某团队,在后者的运作下,将成都某车行的二手宝马车进行高评高贷,伪造首付款购车交易记录、个人工作证明等资料向省外某银行申请了抵押购车贷款,几乎在放款过户的同一时段,他和其他几人将暂未录入车管登记系统的抵押车卖给了蓬安二手车行的田某,并以隐瞒事实真相的方式实施了合同诈骗。
郑超介绍,由于涉案嫌疑人更隐蔽,相关信息数据量大、关系错综复杂、证据固定更难,所以这类经济案件办理过程中,从立案侦办到公诉审判的周期往往比一般行政或者刑事案件更长。
蓬安警方已于2024年3月、6月、8月分别将涉案嫌疑人李某某、沈某某、肖某依法抓捕归案,三名嫌疑人对违法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田某的损失已被公安机关悉数追回,并在9月10日当天返还受害人,为了表达对人民警察的感谢,便出现了开头那一幕。
“这起案件其实具有一定代表性,一是个别年轻人受到网络社交媒体影响,为了享受生活而提前透支个人信誉,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二是网络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不少轻信‘高回报、低风险’承诺的群众被诈骗风险增高。”蓬安县公安局分管经侦工作的副局长杨坤分析道。他同时建议,相关金融机构应该在审核贷款申请业务时严格把关,防止不法分子利用虚假资料骗取贷款,给社会安全带来不稳定因素。
(何宇恒郑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