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桥派出所的一面锦旗墙
“公正执法,神速破案”。7月8日,湖南省津市市公安局汪家桥派出所民警屈伸向记者展示收到的锦旗。
汪家桥派出所,曾被公安部授牌“人民满意派出所”,2019年被评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近年来,该派出所已收到超百面锦旗,其背后藏着怎样的“平安密码”?
“女警接待室”搭建妇女儿童“安心港湾”
“女警接待室”,女警郭燕耐心与女孩沟通
汪家桥派出所有一间特别的“女警接待室”,专门用作接待涉及妇女与儿童类案事件。
空间私密、布置温馨,配备儿童安抚玩具等,女警团队创新研发“情景重建工作法”,使用乐高积木还原案发现场、故事接龙、绘画疗法等引导回忆细节,配合同步录音录像,显著提高儿童证言的采纳率。
今年3月,13岁的中学生晓月被老师带至“女警接待室”寻求帮助。她是一起校园激烈矛盾事件的当事人,事发后一直情绪低落,成绩严重下滑,在学校经常莫名哭泣,老师家长担心不已。女警郭燕敏锐察觉到晓月的顾虑,运用绘画疗法引导她画出“害怕的事情”,最终帮助女孩完整还原事件,后续跟踪帮扶让晓月慢慢走出阴影。
“我们创新推出的情绪安抚、事实引导、法律释明‘三步沟通法’,已在多起涉及妇女儿童或隐私类案事件中,帮助受害者完整陈述,让遭受侵害的人重建自信。”郭燕说。
女警还化身“流动普法员”,将传统警务宣传转变为沉浸式教育,在校园开展“防拐骗实景演练”,在社区开设“妈妈普法课堂”。汪家桥派出所建立“1+N”帮扶机制,1名女警结对帮扶多名重点对象,为遭受侵害的妇女和儿童量身定制“心理康复路线图”。
郭燕介绍,汪家桥派出所探索完善女警接待岗机制,将性别视角深度融入执法服务,通过机制创新、专业赋能与多元联动,构建覆盖预防、保护、帮扶与打击的全链条保护体系。
“板凳会”成民警“接单工具”
民警在一家爱心组织开展板凳会宣讲
邻里纠纷是社区常见问题,汪家桥派出所精耕“社区警务”,联合社区居委会、物业与业委会,用一条条板凳,将平安宣传、矛盾化解、政务服务等送到群众身边。
在新村社区的两家养老院,每周召开的“板凳会”成为民警的“接单工具”。民警收集梳理群众需求,制定清单,发放警民联系卡,拿出“帮代办”措施,深受居民欢迎。
“小杨,真是谢谢你,不然这钱不知什么时候才取得出来。”6月27日,新村社区居民李静向民警杨楚峰连声感谢。
李静的老伴腿脚不便,两人都住进了养老院,因老伴身份证丢失,银行卡取不出钱成为她的心病。“板凳会”上,李静请社区民警杨楚峰帮忙。第二天,杨楚峰便把人口与出入境管理大队的同事带到养老院现场办理,解决了老人的难题。
民警利用一张张小板凳,将警务宣传搬到群众家门口。在凉亭里拉家常,回访当事人,通过“坐在一起聊聊天”,拉近矛盾双方距离,让矛盾纠纷化解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2024年,汪家桥派出所获评“全省最美警队”。今年以来,该派出所辖区刑事发案率同比下降62%,治安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
“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
民警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我要报警!”前不久,由于孩子挨打,津市银苑路居民刘苏要求打人者李刚赔偿2万元精神损失费。
民警杨楚峰介绍,刘苏的孩子活泼好动,时常发出打闹声,楼下邻居李刚需照顾有病的父母,怨气不断积累,动手打了该小孩。
双方情绪激动。汪家桥派出所接警后,办案民警迅速启动平安指数调解法。“经过3次初级调解,两次深入调解,一次回访巩固,李刚主动道歉并赔偿2000元,纠纷得以化解。”汪家桥派出所所长陈俊介绍,2023年起,汪家桥派出所创新打造平安指数平台,以指数共享、指数算法、指数评估优化调解程序,促进矛盾纠纷的排查和有效化解。
“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汪家桥派出所坚持把小案侦防作为首要民生实事,利用“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实现破案又快又准。今年以来,入室盗窃案、车内财物盗窃案破案率均达100%。
津市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津市市公安局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探索“主动警务、创新警务、融合警务和精致警务”模式,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全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文中案件所涉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