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司法所的帮助,让我有机会弥补过错,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2025年6月,江西省安义县社区矫正对象黄某向安义县养老院捐赠价值2000余元的物资时感慨地说。这是江西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五周年以来的生动缩影——通过“科技强矫”、社会共治和创新教育矫正模式等方式,全省累计帮助8万余名社区矫正对象重返正途,重新犯罪率降至0.061%,交出了一份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亮眼答卷。
智管
“科技强矫”筑牢监管防线
2020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正式实施,明确提出社区矫正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的新理念、新要求。江西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以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设为抓手,立足日常执法需要,将信息技术与执法要素深度融合,不断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水平。
宜春市智慧矫正VR综合教育体验功能室使用场景。
2022年4月,宜春市建成全省首个智慧矫正VR综合教育体验功能室。通过VR技术,社区矫正对象能身临其境地感受犯罪带来的危害,真正从内心起到震撼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022年7月,湖口县一社区矫正对象蔡某多次不报到、不签到,并擅自外出,被系统及时发现,最终受到行政处罚。这种科技手段的应用,正是江西构建“人防+技防”立体化监管体系的缩影。
截至目前,江西全省智慧社区矫正中心建成率超93%,实现定位监控、电子签到、远程教育等功能全覆盖,监督管理和教育帮扶实现了从“粗放式、人工化”到“精准化、智能化”的转变。
2023年7月赣州市南康区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防毒、反毒”教育活动。
“过去依赖人工巡查,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就能精准预警。”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处工作人员叶瑶乾表示。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自2010年起步,发展15年来,累计接收社区矫正对象22.1万人,解除矫正19.8万人,全省社区矫正对象没有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参与重大群体性事件。
共治
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社区矫正不仅是司法行政机关的责任,更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长期以来,江西省社区矫正机构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矫正工作,另一方面,努力培育本土专业化社会组织、社会志愿者队伍。
“面对困境和压力,我们需要学会面对和接纳,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不断提升自己。”南昌市心安家助矫中心理事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孟建为正在西湖区桃源司法所对一名情绪消沉的社区矫正对象王某开展促膝式心理辅导。南昌市培育的专业心理矫治社会组织——南昌市心安家助矫中心自2021年成立起,就开始为辖区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治提供专业服务和团队支持,对12名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了“一对一”个案矫正,帮助其以全新的面貌、健康的心态回归社会。
2024年,宜丰县社区矫正志愿者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辅导。
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矫正新格局。如,上饶市信州区建立“司法所+社区+企业”三方联动机制,为矫正对象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萍乡市湘东区组建“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帮教团,用亲身经历感化迷途人员。目前,全省已有100余家社会组织、2万余名志愿者投身社区矫正工作。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下,越来越多的矫正对象实现从“被动接受监管”到“主动回馈社会”的转变。
2025年2月27日,吉安市司法局、市心理协会在吉轩培训中心开展“井冈心力量理心助归航心理服务项目第一次团辅活动”。
回归
迷途知返绽新生
在赣州市章贡区,曾因吸毒触法的社区矫正对象廖某,在心理辅导和创业支持下重获新生,如今他用镜头传递正能量,拍摄的公益视频广受好评;九江市濂溪区的李某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考取电工证,刑满释放后自主创业带动就业……这些转变的背后,是我省社区矫正工作“教育为本”理念实践带来的成果。
“我们建立了‘2+5+N’教育矫正模式,通过行为矫正、心理矫正和五大教育模块,为每位矫正对象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工作处副处长李国栋介绍,全省各地已形成“一市一特色、一县一品牌”的教育格局,逐步搭建了“党建+”“社会组织+”“基地+”等教育帮扶载体,打造了“归途工程”“心力量”“德法共建”“红马甲”等一系列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品牌。
2023年7月,赣州市南康区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禁毒、防毒、反毒”教育。
五年来,江西全省社区矫正机构认真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要求,持之以恒加强社区矫正监督管理,一方面,发挥信息化手段,常态化实施精准核查,掌握社区矫正对象行踪轨迹;另一方面,坚持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动态、生活近态、工作状态,五年来累计走访约100万人次,累计化解涉社区矫正矛盾纠纷300余起。
2025年5月,解矫后的龙某向曾经监管教育和帮助他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表达感谢。
“社区矫正的本质是教育改造,目标是让迷途者回归。”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将深化“智慧矫正+”模式,拓展社会力量参与渠道,推动社区矫正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从“管得住”到“矫得好”,江西省社区矫正工作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化道路。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社会治理创新的鲜活样本,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贡献了法治力量。